轉寺佛節




2005年5月20日,益梭通(Yasothon)→黎逸(Roi Et),住宿:Buathong Hotel(120泰銖有個不錯的房間,近湖)

在益梭通逗留了一個多星期,也是時候起行。臨行前我去跟小沙彌說:「我走了!」他們回說一聲:「阿哥,Bye Bye了!」今早小沙彌又跑了去準備喪禮,死者家屬為了祈福,會逐一給小沙彌與和尚添香油錢。對某些出家人來說,喪事變成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。我以前聽說過,如果小沙彌被調了去守書經房而不能參與喪禮,住持往往會補貼一些零用錢。不過小乘佛律規裡其實寫得明明白白,出家人不可有錢過手,而以佛教為國教的泰國,出家人雖然因不能參與俗世事務而沒有投票權,卻居然坐鐵道要付車資,不知是出於對佛法的無知,還是新時代的變通。

<圖> 在黎逸市的全國最高金佛像,在市內幾乎任何地方,都可以看到其蹤影。

踏車到達七十一公里外的黎逸市(Roi Et),從地圖上看,黎逸的形狀很像一個小圓蛋,城外圍了一條循環線道路,到了市中心,也是一個小圈的環線,圍著中心湖而建,至於為甚麼會有這麼有趣的設計,就不得而知了。

在這裡沒有認識甚麼朋友,我就一個人走到Wat Buraphaphiram(วัดบูรพาภิราม)看個全泰國最高的站立金佛。在很多泰國的景點外都會有一個DTAC移動電話公司贊助而立的景點介紹牌,寫著這個佛像建於佛曆二五一四年(公元一九七一年),高59.2米。金佛像下有個小殿,我走進去看,裡面卻奇奇怪怪地放了一副骨。我見一名阿姐正在編織手帶,便問:「阿姐,這副骨是誰啊?」

她說:「不是誰啊,沒甚麼特別。」好像是說只是隨便找副骨骸放在寺裡當裝飾,在其他寺廟就沒見過。這時剛好阿姐織好了一條手帶,就送了我一條。

黎逸市中心有個湖,對面有家職業訓練學校,剛好是下課時,一班學生坐在湖邊聊天不回家,看起來真悠閒。

2005年5月21及22日,黎逸(Roi Et)→膠拉信(Kalasin),住宿:Wat Klang

但悠閒就悠閒,在這裡也真的沒甚麼做了,於是我又出發去另一城,66.81公里的膠拉信市(Kalasin)。

<圖> 這是路上荒廢了的古城佛塔,佛塔是阿育他時代建的。

臨行前先去吃早飯,麵店那位中年老闆居然也有輛高級自行車(三萬泰銖),不過一問之下,其實也只是買來市內踏踏而已。我的自行車轉數位置有嚴重問題,本來我的自行車有二十四轉數,現在只餘下六個。老闆Sriyou Selim給了我一家在坤敬市的自行車店地址,更給我寫下紙條,說我去到只要出示這封便條,就能取得優惠價錢云云。當我要結賬時,他居然不收錢,說我去旅行這麼久,這一餐就請我。

泰國人很友善,在這裡旅行不時會有人請我吃東西,但像這種情況——我自己走進店裡,老闆不收錢——又真的是首次。那麼謝謝了!

今天我沿著274號公路,走了三十五公里,再往左拐就到達一個考古發掘出來的古城,古城有個阿育他時代的佛塔,專家還發掘出不少「地標石」,沒設置博物館,就索性把這些石頭都放在對面的寺廟裡。

剛好有數名泰國遊客來參觀,其中一名大叔很雀躍地跟我解釋甚麼,我都不知他說甚麼,卻見他一邊解釋,一邊用手在古石上指劃不停,紅磚石上的石粒被他一層一層的掃了下來!那塊石雖然未必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,但可也是六百年前的古物啊!

<圖> Wisakabucha日的花車(只有一輛),站立在車上的印度女子其實是男人。

到達膠拉信市已經是下午三時,很奇怪,所有旅館都滿了。我問接待員是否又有甚麼大節,不是,而是有考試。摸不著頭腦,以為自己聽錯,後來叫阿姐說英文,才知道真的有考試,是政府辦的,全個膠拉信省幾千名學生都湧了過來。找不到旅館也不是大問題,我又一次跑到寺裡投宿。

我住的寺叫Wat Klang(วัดกลาง ),門外有個牌寫著是第三類王室寺廟。到底這個「第三類」有甚麼含意,層次有多高,我又是不得而知。但這個寺倒大得有點像學校,建築都特別巨型,僧人的住處(wuti)光鮮整潔,大雄寶典宏偉壯觀,地下沒雜草叢生,晚上蚊子不多,照明又充足,食水又齊備,寺園中的街燈更有歐陸風情,說起來,真是一個理想的營地。

<圖> 黃昏以後來轉寺的信眾絡澤不絕。

今天下午剛來時,一名中年胖男說:「你住會議廳吧。」但我更想住室外,反正我有帳營嘛,我找了兩幢建物之間的空地,問可否在此紮營,胖男走了去問一名老和尚,老和尚說沒問題。後來我才知道,那名老和尚就是住持人,我紮營的地方剛好是他房子外。

至於那名中年胖男,人們都叫他Ajan,是教英文的Choosak Tanpon。他說:「你睡在這裡很安全啊,沒有人夠膽過來偷你東西啊,哈哈!」

第二天早上,我被大喇吧吵醒了,寺裡多設了幾個喝水站,遊人特別多。一問之下原來今天剛好是陰曆六月的月圓之夜,在泰國叫Wan Wisakabucha,相傳是佛祖誕辰,悟道及滅道的同一日,至於是否這麼巧合,三件大事都發生在同一天,當然也就不必考究了。你問泰國人,他們就會說這是「習俗」。

上午有批小學生來寺,還在寺園中放了一輛花車,花車上站了一名印度女打扮的姑娘,仔細一看,是個人妖。到了黃昏,就不停有人來寺。在寺外買些蓮花和香燭,再順時針圍著大雄寶典轉數圈,有些人更走到後壇裡看一名和尚的蠟像祈福。不知是甚麼時候開始的風俗,泰國一些廟宇會替滅了道的高僧複製臘像,臘像仿真度高,連毛孔白髮也細緻可見,當我第一次看到,真的給嚇了一跳。

轉寺的人潮到了十時才散去,人散了後,和尚很不留情地把所有香燭蓮花從祭壇摘下,隨便就放到寺前的空地,第二天早上一些小孩來檢鮮花回家玩放,不知可以放幾天?




<< 前頁後頁 >>